中秋节,该怎样赏月?

2017-09-30 09:14:11     来源:国学是活的
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年中的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与春节相似的是,这两个传统节日,都在呼唤团圆,都在渴盼团聚。年年中秋,年年赏月。对月当空,你会想什么?月下沉吟,古人说什么?赏月之前,先来读月。

中秋节,该怎样赏月?

中秋节,该怎样赏月?

原标题:中秋节,该怎样赏月?

年年中秋,年年赏月。对月当空,你会想什么?月下沉吟,古人说什么?

赏月之前,先来读月。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与古代社会中,国家层面的帝王祭月和民间层面的农民秋报,息息相关:

帝王在秋天祭月,与春分祭日、冬至祭天、夏至祭地一样,以实现天人合一的追求,以表达人对自然的敬畏;

而在民间,农民于丰收季节以一年劳动所得的农业成绩来“秋报”,既是感谢和上报天知,又是进行收获时节的全民庆祝、享受成果,这正是农耕文明在社会生活风俗方面的一种反射。

而从神话和传说角度来谈中秋节的由来,也很有意思:

神话故事中说,后羿射日立下大功之后,西王母赐给后裔长生不老药,后裔将药交给了妻子嫦娥保管。而嫦娥却在后裔外出时自己吃下了长生不老药,于是身体飘飘欲仙、飞离地面、飞入月宫当中。传说“嫦娥奔月”的这一天正处在农历八月十五,于是每当这一天来临,后羿以及广大百姓,都在地面上望月遥思。

再有就是,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曾经梦游月宫,大感美轮美奂,于是民间百姓也仿照皇帝,开始了以月亮为庆贺对象的中秋节。

之所以这个故事是讲唐玄宗梦游月宫、而不是其他朝代的风流皇帝,是因为作为正式的节日,中秋节是在唐初年间固定下来的,而后兴盛于宋,至明清时代,逐渐成为了除春节之外最为隆重的年度节庆。

(二)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年中的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与春节相似的是,这两个传统节日,都在呼唤团圆,都在渴盼团聚。

但是分析之下,就会发现,这两个节日里的团圆之意又有不同:

在春节,举家围坐、游子归乡,一年一度的“春运”就是出于人们不顾一切要回家团圆的心意才产生。因此,在这个节日里,“回家”是无一例外的主题。

而处在仲秋时分的中秋节,却往往是人们思家而不回家、望乡而不还乡、月圆而人不圆的节日,所以,与春节在实际意义上的团圆相比,属于中秋节团圆愿望之下的节日主题,是“思念”。

(三)中秋节的月文化

中秋节的思念,又体现为“月下思”。古往今来那么多怀人、思乡、望故国的中秋诗词,都是在月下完成的——比如苏轼就把他中秋词的首句思念寄托给了月亮,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如豪情似李白,也被月亮唤起了思乡之情,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文化本身,也具有月亮文化的阴性属性。中国人爱月,而不崇拜日神、不崇拜阿波罗太阳神般那种绝对的力量,因为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就是呈现出一种涵容的、中和的、贵柔的文明特征,就像月,是如水的隽永、是包容的柔性。老子智慧说“柔弱胜刚强”,因而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依然鲜活有力的古文明的一种重要原因。

所以,月,是中国文化里的母题。中国人对待月亮的情感和西方人常常认为满月之夜是阴森恐怖之夜、是传说中狼人和吸血鬼出没之夜不同,月在中国文化里,几乎代表着圆满、圣洁、明亮、高贵等等所有关乎美好的意象,而满月,是这种美好意象的极致体现。

但一年里的满月有十二次,为什么特别歌颂八月份的圆月呢?

其实,一年里有两次圆月都是中国人重视的:

首先是正月十五的圆月,那是年轮进入到新一年之后、第一次望见月圆的日子,代表着一年开篇的第一回圆满。于是,这个日子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古称上元节。

然而上元节,虽然是人们因月圆才庆贺的节日,但是在这一天,月却并不是节日的主角。此时,人们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游街约会,而月,只是热闹人间之上远远的一道背景,它守护着人间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悬月高空,静默不语。

比如,看著名的元夕词,欧阳修写的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只是作为喜庆欢会里一笔带过的一幅背景画,它绝不是诗人要重点描述的对象。

再如,更著名的元夕词是辛弃疾写下的,尤为出名的一句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然而遗憾的是,这词道尽了上元夜那么多的繁华热烈、车水马龙,说“东风夜放花千树”、说“宝马雕车香满路”,但是通篇都没有一个“月”字出现。

这恰恰说明:上元节、圆月夜的主角,是人,不是月。此时的热闹都在人间,月亮安然地淡成一道背景,不去打扰人世喧嚣。

而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夜,情况便截然不同了,月,成为了这个节日里绝对的主角。

八月十五这一晚的圆月,是一年十二个月里最美的一次月圆,此时,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正是花好月圆的佳节,人们看着这样一轮完美到了极致的满月,内心震撼不已,由此也开始思慕起了自身的圆满。于是,便引发了“月下思”。

月下的思念,又进而分为思念人、思念家、思念国:

思念人,是思念烙印时光中的美好之人;

思念家,是思念乡愁泛起时的美好家风;

思念国,是思念文化基因里的家国情怀。

月光如一双善解人意的温柔手,当拂过人心怀的时候,便拂动起内心深处的柔情,拂动起生命里所有美好的牵念。

(四)中秋节月下思——思念人

思念人,是思念那些最具有时光穿透力的美好之人。在悠悠如水的月光下,有个人的身影会穿云破雾显现出来。

最早的月下思人,要数《诗经》里一首《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是说,这月光是如此皎洁,那佳人是如此婀娜,我心中是如此牵念!——月下思人的文学模式,就此开启,从而蔓延到了后世的文学里。

最广为流传的中秋思人诗句,是张九龄写下的: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中最有名气是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最有美感的是最后一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当诗人不能与远方的有情人相聚时,他整夜不眠起相思、披衣独立月色中,由于怜惜月色的美丽,便吹灭烛火,让月光盈室、作陪孤独。而他感觉此时此景是如此之美,于是多想把这月色与千里之外的有情人分享,多想把这月光作为礼物迢迢寄送给心上人。

——大概只有情到深处,才会似这般对生活处处都细致入微、希望与对方分享时时刻刻吧。而把月光作为礼物,捧在手中、存在心上、诉说给远方,这样的心意,也使得离别之苦充满柔情之意、充盈诗意之趣。

诗句最后说,既然独立风宵再久都不能拉近一点点与心上人的距离,那么还是回到睡寝中,权且梦中一会吧。

十五的月亮,还有一首清诗讲述的思念分外深入人心: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三五月”,就是“十五的月”,在这一天的圆月下,有一位伤心人,靠幽幽箫声迢递思念,靠彻夜遥望独对相思。

“银汉红墙入望遥”,银汉,是用银河来指代神话中不能超越的距离,所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红墙,是用宫门来指代现实中不可逾越的距离,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在这种巨大而绝望的距离当中,诗人的相思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蚕茧一般抽丝剥茧,诗人的心伤如“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的芭蕉一般剥落不尽,只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杯酒不停地醉解离愁。

如此星辰如此夜,几回形销,几回独伴月。

另外,李白虽着意打造自己高歌醉饮、快意江湖的侠者形象,但是也深深理解秋思幽深、闺怨女子的心情: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他写,一位宫中女子,在秋夜中独立玉阶良久良久。露水泛起,湿了鞋袜,夜色深沉,冷了心台。富贵的生活,水晶帘如此华丽精美,而秋月下的人,孤独心如此苍凉幽怨。

月下思人,就如同是在体尝心上一道唯美的伤痕,那思念越深,那伤就越浓,然而还是忍不住要去频频触碰这道痛里带甜的伤,让伤口不得痊愈,让思念不得停歇,让月光不得不笼袖叹息。

(五)中秋节月下思——思念家

思念家,是思念记忆里那一座永恒的故土家园,是思念成长中镌刻于生命中的那些家风传承、家训谆谆、家书缱绻。

李白是一位行走在诗歌中的浪子,他的原生家庭并非汉民族中原人,所以乡土意识其实并不浓厚,常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豪情万千。但是他一旦偶然要表达思家之意,就一击即中人心灵深处,比如只简单通过抬头、低头两个动作,就深深勾勒出了属于全体中国人千古不变的思乡形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他作为一介文人,还深切懂得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一首出塞诗,是在描写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他们在“长风几万里”的边关苦寒之地,思念后方留守家中的妻子们;而最后一句诗“高楼当此夜”,是瞬间从玉门关外的苍茫转回了高楼望月的关内,像电影的蒙太奇镜头一样,切换到了后方家园里妻子们的一缕柔情倩影、一抹忧愁思虑、一夜相思对月。

其实,每一场战争、每一种守卫、每一个家国,都是靠前方与后方的共同坚守,才能获得家国思念的完胜。

在前方阵地,将士在坚守战场、保卫家国;

在后方内地,妇女在坚守家园、经营家庭。

只有前后方的共同坚守,才是家与国的共同胜利,也才能赢得漫长思念、苍凉等待之后,最终的圆满收场。

《关山月》中描写的边关戍士,他们在怀乡思家,更在卫国保家。

这才是思家之情的升华。漂泊异乡,人人都有思乡之意——然而记忆里那个温馨美好的家园,是靠边关外、风寒中将士们的背井离家才守护出来的,又是靠独自留守后方、牵挂前线战士的妇女们用勤劳隐忍经营出来的。

关山月下,男人思家,更守家;高楼月下,女人顾家,又持家——这才有了思家之情泛起时,每一个人安然怀念中的故乡花月夜。

(六)中秋节月下思——思念国

思念国,是海外漂泊的游子对于故国,那一份割舍不断的文化认同、那一种血脉相连的民族情感、那一番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

所以说起“乡愁”的时候,那是驻扎在人们文化基因里的精神家园,呼唤着无论出走多远、都要停下脚步与祖国人民仰望同一轮圆月的游子。

只要精神家园还在,漂泊多远都有故国家乡;

只要文化根基不断,外出多久都有乡愁牵肠。

就像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同是一轮明月,但是属于家乡的月更明亮皎洁,属于故国的情更深入骨髓;

又像李白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子如浮云迁徙再远,也有家国情怀扎根故土;

更像白居易说“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西北茫茫,乡关何处,东南月升,圆缺几何。

月如霜满时,“一夜征人尽望乡”;月白中庭时,“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是这样形容月下思: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在故乡格外明,人在四海皆尽望,秋思落入游子家,桂花香满故国思。

(七)中秋节月下思——哲思

中秋节的“月下思”,不仅是“思念”,还是“思索”,体现为一种人与月之间的哲思关系。比如李商隐根据“嫦娥奔月”的传说,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首先描绘了嫦娥独坐月宫中,一夜又一夜望着暮色起落、寂寞恒久的姿态。月宫也被称作“广寒宫”,就是象征着与永恒寿命相应的、永恒清冷的代价。因此李商隐就推测说,嫦娥应当是早已后悔自己当初偷吃长生不老药的行为,虽然获得了永生,却失去了基本的幸福,从此碧海通宵清寒、从此青天彻夜孤寂。

对于这首诗不能仅看表面故事——李商隐只是以嫦娥为一个形象表达,说明着人生的一种抉择。其实,人生的每一种选择都是要有代价付出与之相对应:

如果选择了社会功利,可能就要付出家庭情感;如果选择了开始的热闹,可能就免不了后来的萧条;

相反,如果选择了安于平淡,可能又要时感生命不甘;如果选择了享受当下,可能就要荒芜后来……

那么,选择奔月的高高在上,就要付出广寒宫的高处不胜寒;而选择耕织乡土的人间温情,又会付出平凡庸碌的沉默体尝……

所以,嫦娥究竟悔不悔?嫦娥的心事只有她自己知道。

——而在月下,我们叩问月宫的根本目的,是在中秋之际,我们要叩问这一年行到八月中间的时节,追问自己对于过往和未来的抉择与代价。

其实八月十五这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一次月圆,正是用它自己最为完美的一面,映照着人世间无可奈何的荒凉。所以,中秋对月,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存有一份感伤美的,也是具有一种挑战性的。此时:

月的圆满,比照着人生的遗憾;

月的完美,比照着人生的无奈;

月的圣洁,比照着人生的残酷。

而幸好,苏轼的词给了我们解脱和安慰,他的《水调歌头》里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来,这样完美到骄傲的满月,也是用那么多的辛苦一夜一夜拼凑而成的、也是用那么多的缺憾一步一步辗转成圆的,这一夕的圆满,背后也有着那么多的寂寞辛酸在支撑,而且还周而复始、宿命般地,用整一月的艰难跋涉,换取这一夜的光华完满。

这也像纳兰性德的词里说: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于是,人们在皎洁月光下披尘挂露的奔波也可以释然了,于是,人们在仓皇现世里披星戴月的辛劳也可以释然了——人生旅途,就像这月缺月圆的过程,无论我们的境况,是处在如同彻夜无月的黑暗无助里、还是处在仿若一钩新月的渺茫希望里,只要我们心怀满月的理想前行,那么就是在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在朝向完美的目标进发,在距离美好的未来驶进。

那么,日子无论是否处于中秋月圆、生活无论是否正值玉宇清辉,我们都可以有满月亮堂心间,都可以有皓月当空,照亮我们的人生。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开创微信号“国学是活的”guoxuecaoyaxin

已出版:《琴梦红楼》《琴颂诗经》《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柜陆续开机 即将开始在轨测试
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柜陆续开机 即将开始在轨测试

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和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目前,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实验柜陆续加电开机,即将开始在轨测试。

您可能喜欢
神舟十四号:太空生活丰富多彩
神舟十四号:太空生活丰富多彩

10月12日下午,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这也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空间站度过4个月多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开课。

“最美教师”韩龙: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
“最美教师”韩龙: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

​从一名怀揣音乐梦想的普通大学生,成长为逐梦军营的文艺士兵;从致力于音乐事业的职业音乐人,变身为扎根基层的乡村音乐教师。一年援疆、三年援藏,他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里……

奔向美好生活丨“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奔向美好生活丨“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教育正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帮助实现无数人的梦想。

奔向美好生活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奔向美好生活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是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之努力的目标。

您还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