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查如倩
梁 姊
线上辱骂、线下人肉、住址被曝光、手机被打爆……近年来,当人们在信息真假难辨的网络空间自由“冲浪”、发言、讨论时,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社会性群殴”事件也越来越多。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多遭受“社会性群殴”的当事人着实无辜。问题出在哪里?
一是部分营销号为攫取流量,对一些尚未证实的消息添油加醋。网络空间信息庞杂,难辨真伪,一些网络账号主体为博取点击量,进而从中攫取利益,不惜炮制未经证实的耸动信息。二是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躲在屏幕后面“扔石头”,对当事人进行“网络升堂”。在社交平台的匿名性外衣下,部分网民或出于猎奇心理,或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随意转发、恶意评论,成为“社会性群殴”事件的帮凶。三是囿于溯源难、求证难、手续麻烦、效果不佳等,受害者在被网暴后会选择息事宁人,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人在社交网络上肆意妄为。
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治理“社会性群殴”切忌高举轻落。目前,多个社交平台对于恶意造谣的账号主体已有禁言、公示等明确的处罚措施。但从十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封禁,对于违规主体的震慑力度仍然有待商榷。屡教不改、“换个马甲重新出发”等现象并不鲜见。
治理“社会性群殴”,要做的还有很多。相关部门要推出更多较强操作性和震慑力的处置方式;社交平台应承担起自身责任,对于在禁言期结束后仍屡教不改的账号直接进行封号惩罚,坚决遏制营销号无底线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每位网民都应提升独立判断能力,对未知信源的信息保持理性和清醒,做到“未知真相,不予置评”;受害者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引导更多人提高法治自觉。
只有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和威慑,从源头规避网民被恶意引导,才能彻底根治“社会性群殴”,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所有人远离网暴噩梦。
沉睡2000多年的秦始皇帝陵的“地下军团”——兵马俑,一经发现即震惊世界,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半个世纪间,在几代考古工作者持之以恒地探寻与追问下,兵马俑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重点涵盖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诸多方面。
从一名怀揣音乐梦想的普通大学生,成长为逐梦军营的文艺士兵;从致力于音乐事业的职业音乐人,变身为扎根基层的乡村音乐教师。一年援疆、三年援藏,他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