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陕西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2021-12-14 09:07:17     来源:中国网
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8周年。8年来,中国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依托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恢弘磅礴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走出一条高质量建设的光明大道,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一创新性的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陕西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8年来,全国各地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竞相推进高水平开放,内外联动、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东部沿海地区发挥开放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丝路海运”“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等已形成特色品牌。西部内陆与沿边沿江地区加大开放力度,内陆地区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有力推进;沿边沿江地区发力互联互通,国际贸易通道、跨境路网建设有序开展。东北地区努力推进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东北全面振兴不断取得突破。

“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西部地区在全国开放大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共建“一带一路”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互为支撑,有利于西部地区加速打通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流通循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升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挥我国巨大战略回旋余地作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陕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被国家赋予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开发开放枢纽等重大任务,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8年来,陕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牢了坚实基础。

陕西把打造“一带一路”五大中心作为落实国家“五通”总体要求的具体实践,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空间和功能上形成了“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的全方位联动开放布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纳入国家层面予以大力支持,长期积累的发展势能将加速释放,助力陕西发挥比较优势,持续深化“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内涵,推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面向未来,陕西应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总体要求,把自身重要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枢纽经济能级。以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为主要抓手,以人文情感枢纽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建设、信息数据枢纽建设为重要支撑,统筹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全局;加强重大项目谋划、积极拓展国际交往合作领域,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建设人文情感枢纽,夯实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基础

文化是陕西最独特的战略资源,蕴含着支撑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在陕西。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华胥陵,是中华民族、全球华人的祖根文化所在之一。华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是全球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中华文明传承的漫长历史中,陕西始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5000多年前,我国的人文始祖黄帝和他的玄孙后稷在陕西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文化之祖仓颉创造文字、始作书契;2500年前,哲学家老子在陕西讲授“道德”,成就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巅峰;2100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开辟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搭建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在陕西崛起的西周、秦、汉、唐等王朝,创造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的一个又一个文明高峰。唐长安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的中心,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及其周边的沣京、镐京遗址,秦咸阳城、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唐(明)城墙等,以及70多座帝王陵,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西安再度展现了其在大国外交、人文交流领域不可替代的一面,是许多外国政要访问中国的首选之地和必到之城。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充分发掘丝路起点、华夏之源、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情感枢纽优势,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规模和影响力逐年增强。通过主办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和旅游专场推介活动、建立京沪陕中国入境旅游枢纽合作机制,陕西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得到全面提升,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地位彰显。陕西海外“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于今年11月正式步入“百对友城”时代。

未来,陕西应强化作为中华文化、华夏民族的人文情感枢纽地位,加强文化感召力和认同力,在“一带一路”人文交往合作中编织情感交融的纽带,加快形成人文交流基地,进一步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着重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和旅游品牌,创新开发文化和旅游产品,扩大文化和旅游对外合作,建设中华文明—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使陕西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首选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开展国际中文交流,积极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友城务实合作,加大市、县国际友城建设力度,提升友城合作水平,不断拓展“丝路朋友圈”。着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智库峰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中文论坛等人文交流平台,加快推进西安国际会展名城建设。创新人文交流模式,建设“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展示中心、丝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中心,推动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拓展融媒体智能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不断谱写新时代“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篇章。

建设交通商贸枢纽,驱动大通道经济

陕西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地理位置处在中华版图的中心地带,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国内交通核心枢纽。陕西亦是我国的“时空”原点,位于陕西境内的国家授时中心和大地原点确定了我国的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西安是沿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联通欧亚、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兴盛带来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盛唐时期的长安西市万商云集,商铺达到4万多家,贸易辐射西至罗马,东至高丽,是当时规模宏大、国际贸易繁荣的商业市场,服务着丝绸之路贸易体系。

陕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年来在交通商贸物流领域不断发力,以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和空中放射状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陕西自贸试验区2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4.8%。

着眼未来,陕西应以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枢纽为目标,建成连通内外、便捷高效的海陆空网综合大通道,形成西部领先、通江达海、连接世界的枢纽优势。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性交通商贸枢纽和国际陆海空贸易大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做大做强大通道经济。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协同互动,构建东西互济、联南撑北的国际物流枢纽,打造现代商贸高地,为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陕西力量。

一是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构建“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集疏运体系,发展西安内陆港多式联运,拓展通道网络;拓展“长安号+国内城市/沿海港口/境外城市”模式,加密“+西欧”线路。推进西安港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班列。统筹港产港贸港城发展,创新“通道+枢纽+平台+产业”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中欧班列全国跨境电商集结中心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联合招商局、华润、五矿、中铁、中电建等大型央企建设丝路总部项目,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城市功能载体。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导产业集聚。

二是持续推动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不断完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布局,释放第五航权红利,提升航空旅客中转服务水平,提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权开放水平和全面直航比例,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构建现代化大型航空枢纽综合集疏运体系,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

三是创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好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积极借鉴复制集成先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在投资贸易自由便利、金融服务、“一带一路”经济与人文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加快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在平台、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整合链接国内其他20个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禀赋资源,立足西安打造“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争当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样板,放大西部地区的优势与机遇,为我国区域经济及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建设信息数据枢纽,打造“数字丝路明珠”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新动能。中国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是数字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结合,为数字时代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新全球化方案。

陕西具备建设“一带一路”信息数据枢纽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陕西是科教大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聚集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66位两院院士、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打造数字技术强省。西安数字经济高位发展,卫星导航、人工智能、虚拟成像、集成电路等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西安高新区聚集了省市90%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企业,已经聚力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化方面具有强劲优势。2020年,西安高新区成为首批省、市数字经济示范区,西安软件园成为首批省、市数字经济示范园。为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今年,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40%,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势能。

“十三五”以来,陕西统筹推进网络强省、数字陕西、智慧社会、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推动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连续4年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全省累计建成4G基站总数超过19万座,5G基站2.7万座。大数据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比亚迪智能终端、长安鲲鹏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数字经济聚集区,全省建成数字经济示范园区45个、数字经济示范平台90个。目前,陕西省数字经济总量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稳步推进。统筹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深化应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构建了“网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云端+自贸+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体系,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初步形成。

“十四五”时期,陕西应以数字化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搭建国际数字合作平台,不断推动数字领域合作,将陕西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信息数据枢纽,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

一是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大力引导数字经济高水平集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将西安软件园打造成为“数字丝路明珠”。这为陕西加快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西安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找准了现代产业支撑。

二是创新数字合作机制。积极搭建国际数字合作平台,发挥西安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数字经济国际盛会作用,继续办好(西安)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全球程序员节、全球硬科技大会、SSC安全峰会等重大品牌活动,加强国内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扩大陕西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

三是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发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和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组建“一带一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数字丝路明珠”建设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对接、人才交流、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培养、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动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强化人才支撑和智力资源储备,为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兰日旭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蕴峰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国声智库执行主任;闫忠民 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柜陆续开机 即将开始在轨测试
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柜陆续开机 即将开始在轨测试

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和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目前,梦天实验舱8个科学实验柜陆续加电开机,即将开始在轨测试。

您可能喜欢
神舟十四号:太空生活丰富多彩
神舟十四号:太空生活丰富多彩

10月12日下午,中国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这也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空间站度过4个月多的太空生活后,首次太空开课。

“最美教师”韩龙: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
“最美教师”韩龙: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

​从一名怀揣音乐梦想的普通大学生,成长为逐梦军营的文艺士兵;从致力于音乐事业的职业音乐人,变身为扎根基层的乡村音乐教师。一年援疆、三年援藏,他把音乐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里……

奔向美好生活丨“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奔向美好生活丨“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教育正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帮助实现无数人的梦想。

奔向美好生活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奔向美好生活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是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之努力的目标。

您还可能喜欢